西安游学志

icon 2017-08-11 09:44:09
icon 0

摘要:去年8月,随十翼书院游学丽江。因为同有不吃晚饭的习惯,跟三奇老师得以多些接触,那种涓涓传递给人的舒服,是她内心的自在从容,更是心中有数的必然。米师常说,书你可以不读,经典你可以不理会,但烦恼却与你有关。的确,何以解忧,唯有书香!至于后来借着...

     去年8月,随十翼书院游学丽江。因为同有不吃晚饭的习惯,跟三奇老师得以多些接触,那种涓涓传递给人的舒服,是她内心的自在从容,更是心中有数的必然。米师常说,书你可以不读,经典你可以不理会,但烦恼却与你有关。的确,何以解忧,唯有书香!至于后来借着远赴长沙上课的早到,偷得和三奇老师携游岳麓书院的浮生半日,虽并未焚香煮茶,诗酒猖狂,但于闹市之中有郊野之观,鸟嘤嘤鸣林间,风簌簌动树叶,水淙淙流溪涧,时有时无,乐在其中,得个悠游闲岁月,潇洒度时光。橘子洲头,出山门已夕阳斜晖;湘江北去,身虽倦而神清气爽,几多逍遥畅快,真欲唱一曲归来未晚,歌一调湖海茫茫……。

     今年5月,身在西安的我可算有幸做个东道,这次的课程接续长沙的“格物—古代卜居智慧”,千里之外的终南山,终于等到自远方来的明师宾朋,不亦悦乎?

     1、暮色苍茫扁鹊墓

     陕西的扁鹊墓位于临潼北15公里南陈村,因他一生悬壶济世、行医列国,河北河南山东都有扁鹊墓或扁鹊庙。

1

史记记载,扁鹊医道神妙,医术精湛,随俗而化,最后一站在秦都咸阳治愈秦武王,武王喜欲封赏,扁鹊不受东去,秦太医令李醯因妒生忌,派人途中加害,终年98岁。临潼是出秦必经东大门,可信应为扁鹊埋骨之地。 从机场到扁鹊墓不足一小时车程,接到米师,到达已是黄昏。

     史记记载,扁鹊医道神妙,医术精湛,随俗而化,最后一站在秦都咸阳治愈秦武王,武王喜欲封赏,扁鹊不受东去,秦太医令李醯因妒生忌,派人途中加害,终年98岁。临潼是出秦必经东大门,可信应为扁鹊埋骨之地。 从机场到扁鹊墓不足一小时车程,接到米师,到达已是黄昏。

3

3

     一代神医之陵墓堪称孤寂苍凉,唯张仲景、李时珍、孙思邈、叶天士诸雕像相伴左右,苍生大医,历代贤圣皆兀立草丛中斑驳,表象即表法,末法时代,中医的衰微可想而知。

     举目中国,不知有多少这样的陵墓,隐匿一隅,草木石碑为伴,任风雨侵蚀。

     贾谊说,“古之圣贤,不在朝廷,必立医卜之中。”自古“医易同源”,王阳明说,良知就是易。曾国藩说“医则调身,易则调神”。不读经典,不能知几通微,察言观变,因此难生敬畏之心,对往圣先贤的绝学也就不能抵达,如何立天地之心?

     一块块刻着养生要诀,时疾药方的石碑,道不尽世事沧桑医者仁心!

     今天的人,身心分离,神不守舍,离大道至简的古中医渐行渐远。随手拍照的我们,不仅失去了对自然的亲近感,对文字的领悟力,遇疾病和事亦不能断,临时抱佛脚不算,往往只能临事昏聩崩溃,任精神家园荒芜,不能不说是共业。

     往圣寂无言,慧我思无疆!跟随米师于墓前深深跪拜,默默离开。

     1、风追司马庆有余

     (1)凤凰卫视杨锦麟曾讲过:“来陕西,有两个地方是不得不去的,一个是黄帝陵,一个是太史公祠,前者是文化人的根,后者是读书人的本。”

6

     韩城龙门,大禹治水的禹门,乃史圣故里。唐宋元明清各代古建都有遗存,为三秦之冠,目前整体申遗之中,古芝川在疏浚,芝秀桥犹在,南北石牌坊邵力子所提“利涉大川”与杨虎城的“钟灵毓秀”遥遥相对。向导朱娜告诉我们,两年后就可以一叶扁舟溯流而上,从水路到韩城。

     史圣祠,东临黄河,西依梁山,祠、墓依山而建,四个高台逐层上升,各台之间连之以石阶,最上一层,前寝后墓。古朴清幽。从山脚到“高山仰止”牌坊,有一段三千年古道,当地人叫“司马古道”,也称“韩奕坡”(即韩城最陡最长的坡道之一),春秋战国时期,韩城居于秦晋交界,此路成兵家必争之唯一通道;秦统一后,韩城商旅交通悉数藉此一路出入长安。据说这样便于后人途经时祭扫。我们所经,是北宋时修筑,300米长,3000块石条排列坚固,800年时光雕刻,它的每一道深辙都是历史,我们的每一步足迹都是敬畏欢喜。走上清代的九十九级台阶,经过“河山之阳”(黄河以南,龙门山以西)仿木牌坊,回眸远眺,视野顿时开阔。

3

3

3

     《水经注》载,史圣祠肇始于西晋汉阳太守殷济(公元310年),此后历代皆有贤达修葺扩建。《诗经.小雅》的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”本是司马迁在《史记.孔子世家》中赞叹孔子,表“虽不能至,然心向往之”之敬意,后人将之用于纪念司马迁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的功业,此诚实至名归。太史祠寝殿供奉司马迁真容塑像,北宋至今800年余,居然毫发未损,后人题写的“君子万年”,“穆然清风”,均出自《小雅》《大雅》。

5


     “高山仰止”背面是“既景乃岗”,出自《诗经.大雅》,意为“测量日影以辩方位,上下山塬相土以居”。此番终南山游学,米师续讲卜居智慧,与此意实乃相合!中国文化格物之学的立论基础“天生烝民,有物有则”,同样出自《诗经.大雅》,历次课上,米师一再强调,《诗经》之所以为汉代以前儒家群经之首,更重要的核心在此,文学意义则在其次。

     东临祠院,西靠寝殿的献殿,是每年清明,司马后裔、民间团体、政府部门举行祭祀之所,清同治年间的石雕供桌雕刻琴棋书画,镌“荐馨”二字,意为“诚心进献最好祭品,美名传世清芬久远”,两侧对联“史学传千古,神威镇一峰”,颇有神韵。

     司马迁墓在元代之前,石塚已年久失修,忽必烈以“事死如事生”之说,重修成蒙古包形状,以感念司马迁在史记中为蒙古族祖先立《匈奴列传》。墓塚上司马迁夫人手植古柏,状如盘龙,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司马迁诞辰,村民老幼相携上山祭拜,少男少女皆折下一小节柏树枝桠,据说可保佑男子聪明有为,女子婚姻美满。墓圆周嵌有八块八卦砖雕,据纪老师观察,是以先天八卦方位安置的,这又一再证明古人通易并日用的事实。立于墓碑前,我们不禁端身正意,顶礼膜拜。

9

     (2)为避杀身之祸,司马子孙改冯和同两姓,世代秉承读书明理,耕读传家遗训,竟无一人再入仕途为官。

     回溯历史,韩城还是“赵氏孤儿”史 实的发生地,西南古寨至今留有“三义墓”。韩塬大地,可谓土德深厚。

     韩城是当年魏国少梁,魏文侯邀子夏赴少梁主持“西河之学”时,司马迁先祖已迁入少梁二百余年,子夏乃孔门七十二贤之一,被称为“西河宗师”,他在韩城设帐授徒,办学兴教多年。司马一门子弟受益匪浅,深得儒学精髓。司马迁出身于史官世家,幼时向学,又师从经学大师孔安国、大儒董仲舒,《史记》的渊源真可谓由来已久。司马迁受世人景仰,还有他主持创《太初历》,即现在的农历。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,使得农业兴盛,大汉国力大增,这经天纬地的业绩,使汉武帝将年号改为“太初”以示表彰。

     (3)明清以来,韩城的进士举人贡生不下1300人,韩城人骄傲戏言,“下了司马坡,秀才比驴多”,一时有“朝半陕,陕半韩”盛况。这岂知不是司马余荫史圣加持?

6

     党家村是韩城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,始建于元代1331年,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。龙门一带冬季西北风烈,古村落建在葫芦形山坳里,可天然避风,南面泌水与黄河环绕,不旱不涝。这经得住时间摧折的韧劲,本身就透着一种默默坚守的精神力量。至今仍有125座完好四合院,住着1400余村民。宗族祠堂、戏台、古井、惜字楼、各家门楣、石雕、砖雕、木刻、壁刻家训、拴马桩、石敢当、节孝碑、文昌塔……,下村上寨,建筑完整,山西迁入的开拓者党恕轩的牌位就供奉在党氏宗祠,如今已传至26代。

     明朝时,贾氏自洪洞县移民至此,村民从此不但务农也开始经商于秦晋二地,日渐富庶。关中人富裕后的两件大事就是造屋子和让子弟读书,他们深信“富润屋,德润身”,当地乡绅纷纷出资兴办教育。明清两代,县城先后有萝石书院、龙门书院、少梁书院、古柏书院,《县志》载,“自兹而后,人才蔚起”。乡村办义学、私塾,经商的子弟也纷纷走读书之路。因此也就有了“一母三进士,一举一贡生”,无怪乎会出王杰,这样一个乾隆嘉庆时的“状元宰相”、天子之师”了。

5

5

     在一处“明经进士”匾额两侧,有楹联:“仰天地正气,法古今完人”(这何似我们十翼书院门生无比熟悉的诵读内容!)。这种精神用度,体现在每一个细节,村里特定地方有多处“惜字炉”,炉上扇形口刻有“惜字敬纸,善莫大焉”,所有写有文字的纸张,不得用以裱糊包裹,一律送入炉里焚化,人们笃信文字乃圣人所造,人人当敬惜,如此方功德无量。

7

     米师边走边讲,村里绝没有巷对巷的十字路口,更无大巷口冲大门的设置,各家各户院门皆互相错开,无一相冲。

     住在老院子里的人,仍是安心祥和的,那样的房子,藏着多少代祖先福泽,纳着多少年的风与气!

     村东南角有一文星阁,六角形砖木结构。米师讲,应该是西北开窗,东南封闭,一为通天开智,二为藏风聚气,一问果然。其内供奉文昌帝牌位,还有孔子与北宋二程张载并南宋朱熹,顶盖封藏一颗“避尘珠”,据说它夜生光芒,使“瓦屋千宇,不染尘埃”。这颇令人想起柴陵郁禅师的“我有明珠一颗,久被尘劳关锁,今朝尘尽光生,照破山河万朵”。

     在党家村人看来,四合院是有灵性的整体之躯,比如“有西无东,家无老公”,“有东无西,家无老妻”。最宝贵的是家训,那是每一家照壁、檐下廊壁、山墙的精美镌刻,与门楣、楹联一样,是治家兴家教子的至理格言。书法中正,字字珠玑。

8

     “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人的苦恼,居安乐之场要知患难人的痛痒”; 

     “傲不可长,欲不可从,志不可满,乐不可极”; 

     “薄味养气,去怒养性,处抑养德,守清养道”;

     “言有教,动有法,昼有为,夜有得,息有养,瞬有存”; 

     “处世无奇忠厚传家久,创业维艰勤俭济世长”;

     “居家有道惟能忍,处世无奇但率真”;

     “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,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”; 

     “富时不俭贫时悔,见时不习用时悔,醉后失言醒时悔,健不保养病时悔”;……

     另有门楣砖刻,皆是浓缩的家训:“谦受益”;“履无咎”;“安详恭敬”“稼穑为宝”;“清白远长”;“笃敬”、“诒谋”“忠信”“燕翼”……。这些家训或选自《朱子家训》、《菜根谭》,或是主人读经典心得,从人生哲理、处事入俗、持家润德、养生益寿到修身立业、社稷民族、涵盖天地人心,没有一丝唯我独尊的霸气,没有一丝炫富显贵的浮夸,却处处透露着谦和、安静、和平、恭敬、礼让、秩序……,时时渗透着祖辈对后人的良苦用心,句句感受到中国文化蕴含的真正的平等观念。

     跟着米师,总是感觉时间过于仓促,他常说,到一个地方要成为这个地方的知音。《淮南子》有句“听无音之音者聪”,何时我们会拥有这样的觉醒?

     1、天地有情古城墙:

     隋文帝在汉城墙基础上创建的大兴城,到唐代已是周长35.5公里,桥接300多个国家地区的万国之都。如今这座城是明代洪武年间复建的,规模仅是盛唐时代的七分之一,600余年里于清代和抗战轰炸后维修过数次。党家村贾家就曾捐献巨款参与修缮,获得过“克襄义举”牌匾,就挂在村里那座“庆有余”的分银院里。

     明城墙得以保存十分之九,盖因当时基础以黄土、石灰、糯米汁以及绿豆层层混合夯打,厚重敦实乃至坚硬如石。如今,城墙高12米,宽12—14米,东西皆2.6公里,南3.4公里,北3.3公里,全长11.9公里。大南门名曰永宁门,西门曰安定门。闻其名而知人心思定。城墙一侧三门,南面另有“朱雀”“含光”二门。

     立南门城墙北望,钟楼就在这条中轴线上,晴日晨曦中金顶转日,鼓楼立其西侧西大街中心,清澈暮色里鼓声唤月,南北两匾上书“文武胜地”“声闻天下”。暮鼓晨钟,阴阳刚柔摩切相荡,说不尽多少唐宋霁月风光……。

     1989年南门重建时,日本藤田株式会社社长藤田一晓曾大笔捐款。记得大学时代,我在南门魁星楼博物馆打工,就遇到过一位日本京都来的大叔,能说点汉语,他说为完成母亲的心愿,发愿要走完西安城墙全程,每天一段,已行至三天,那天正好走到南门到西门这段……。

8

     5月10日傍晚,从各地汇聚而来的十翼门生们徒步丈量的正是这一程,目标西南城角。西南城角是史上唯一一处圆形城角,这个设计是唐代的原貌,据说史上历经多次重修,每当企图改成方形,必无一例外倒塌,只得维持圆形不敢再动,个中奥妙竟无人能解。米师去年尚未去过的时候就断言,那里势必会有一个八卦图。我当时完全不明就里,只觉神秘莫测。此次我们40多人就站在八卦图周围得听米师现场讲解,西南是坤位,坤为方为地,而乾为圆为天,此所谓乾坤定矣!

1

14

     天地定位,在天成象,在地成形,在人成运……。王弼在易经彖辞注曰:“坤也者,用地者也,……有地之形,与刚健为耦,而以永保无疆。”这个城角据说处于地裂带,如此设计,蕴含了多少弥纶天地的智慧!

8

     是啊,何谓为天地立心?天地就是人心,人心就是天地,其大无外,其小无内。

     返回的时候,已是一轮圆月初上天际,金波清凉,疲劳尽洗。脚下,城墙的青砖似乎传递着古往今来无数先贤的千言万语,真想赤足站在那里,闭目倾听冥冥中的天籁。

     天地的大美,四时的明法,万物的清音,就在那里…

广告策划推广:西安伟诚广告策划有限公司

联系电话:029—86677380

华居网:http://www.huajunet.com/

QQ咨询:2841396569

2

标签:

热门资讯排行

  • 资讯专区
  • 图片专区
  • 品牌专区

申请免费量房验房

icon

请输入1000以内的建筑面积

icon

请输入您的姓名

icon

输入您正确的手机号码

icon
获取动态密码

请输入验证码

icon
5
恭喜您预约91装修服务已成功
稍后会有客服联系您